矿产的开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和资源,但一些企业采取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进行开采,使得一些矿山满目疮痍。不仅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,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因此,从长远计、打持久战应成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应有姿态。
坚持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长远计,需要客观理性地直面现实。环境污染是技术问题,更是社会结构、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等相互作用、长期累积而成的社会问题。客观看待矿山生态破坏,就是要坚定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发展去解决的自信与清醒,力避一味埋怨的悲观情绪或急于求成的速胜心态。
坚持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长远计,需要有依法进行的行政意识。陕西的做法值得思考。与渭北“旱腰带”地区相对的秦岭北麓,由于长年累月的开山采石,生态破坏一度较为严重。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,维护秦岭水源涵养,陕西省于2008年正式启动了《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》。《条例》针对秦岭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以法律为基准,保障了秦岭北麓的生态恢复治理。《条例》实施至今,秦岭北麓非法开山采石已基本杜绝,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稳步推行。